目前分類:生活中的修行 (9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於夢境,或許有些人很沉迷於夢的體驗。在夢醒之後還回味再三,甚至與人分享。不可諱言地,某些特定的夢是進入靈界的門徑,甚至自然人網站的蝶衣大也分享了很多做清明夢的方法值得參考。

但本篇要探討的不是清明夢。本篇要說的是單純的夢。如果不是刻意練習清明夢進入靈界,那麼很多時候的夢其實都是散亂的想像組合而成的。而這些想像可能跟你白天最關注的事物、壓力、期望、衝突有關連。如果把這些散亂的想像都過度解讀為靈界或前世經歷,那麼這只會讓你的靈魂學觀念產生偏差而已。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kaela這種被靈圍繞的人(守護靈、跟隨靈)等,在心靈不安定的時候很容易就感覺到靈擾。例如說大喜、大悲等,伴隨著就是程度不一的擾動。

我會覺得這是我的意志的能量失去了平常的穩定性所以才會如此。根據則是如果我收攝心神於一點,讓情緒恢復穩定,那麼靈擾的感覺就會消失。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kaela花在冥想的時間事實上沒有很多,最近由於將時間改為練字的關係,冥想的時間更減少到一周只有一次。但這並不妨礙我對自然之道的理解。

有人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實際地去驗證理論,那他就不能說是了解這個理論,而只是空口說白話而已。Mikaela認為所謂的事理是合一的。如果你對一個理論了解得夠透徹,那麼你在事相上應該能不用走歧路,而能快速達成才對。因為道理是單純的,如果你理解得很透徹,那你應該能輕易地直指它,也就是能很輕易地達到驗證。而如果你在印證的路途上遇到重重困難,那只說明了你對道還不夠理解。這時應該離座不要再冥想,而應該轉入查閱書籍、深入思考的方法上。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樣微冷的下雨天,我一個人待在書房裡聽音樂、寫字、看書、思考。我覺得這樣很快樂,我喜歡這樣一個人的感覺。雖然,如果把周圍的靈算進來,我好像沒有單獨一人的時間。不過,他們不出聲、不出現,我就當作不存在。

今天想到關於人類的演化、歷史、未來,有時會成為我思考的標的。不過我沒有想得很深,也沒有悲天憫人、憂國憂民。與其說我是那種兼善天下,不如說我比較傾向獨善其身的類型。但也不是沒有同理心,只是我會在各種思緒激盪下求取平衡。所以我有時候會同情一個狀況,有時候不會。一切都看當時的條件跟我的原則決定罷了。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有一種心態,就是做事情不往「如何才能達成?」這個方向去想,而只著重於「有什麼阻礙?」

事實上,如果有創意一點,真正想不出方法來解決的事情其實不多。只是很多人被「眼前的困難」打消了成功的渴望,所以也僅止於想而不去行動。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在世是否有著想要得到一切的心態呢?覺得我的能力足夠讓我得到我想得到的東西,所以放手追求?

合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件事本身並無對錯,會覺得有對錯是由於人的判斷。不是像某些宗教說有欲望本身是錯的,其實適度的欲望反而是人類進化的動力,是好事。但如果欲望已經大到讓自己失去心靈及生活的動態平衡,那就比較不好。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人之道跟講究修行的佛道教之流相比,最明顯的是我們相當重視日常生活的實踐。我們認為實行正正當當的生活就是善行。自然人不標榜行善積德,但是如果你是基於互利共享的心態行善,那也不會被自然人反對,反而,共享精神是被鼓勵的。

那麼,自然人會有類似修道的行為嗎?應該這麼說,自然人想要提升心智能力跟智慧,所以類似氣功或冥想等有助於提升心智能力的修練是會去實行的。但在學習氣功跟冥想的時候要注意觀念的釐清,不要把一些境界當成神蹟。也不要把一些類似夢境之流的體驗過度解讀,尤其是不要朝神靈的神蹟方向去解釋。總之一切回歸自然的、物理的合理概念。不過雖然如此,有些特別的神祕體驗能帶來體悟,在你充分思考且不迷信神靈的狀態下思考或與人分享討論這些體驗也是不違反自然人之道的。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網友在接觸天地自然人的概念、接受廣義靈魂學之前或許有徘徊於各宗教的經驗。其中或許有人曾經信奉佛教,以唸咒為修行的方法。今天我想討論的是,這種修行方式究竟有沒有意義呢?

不可諱言,在靈擾的時候,有時唸些咒語還真的有一點用處。可是這個咒語的效果是因人而異的。據說平常就有練習的或定力高的人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可是,這是咒語本身的效果?還是你本身注入的強烈願望(意念)帶來的效果呢?我比較傾向後者。因為我類比基督徒的禱告驅鬼並沒有固定的語句,可是一樣在某些時候有一些效果,所以我這樣認為的。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到意志力的鍛鍊,我想說實行會有一點點痛苦,但不是苦行。

最開始的基礎是要有根據事實獨立判斷的能力。這樣子堅持才有理由。如果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那要堅持下去是很困難的,可能別人稍微一說就動搖了。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過張開基先生對於靈魂與靈界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在生命結束後會以靈體的型態續存。這靈體的型態並不是佛教所講的中陰身那種過渡的型態,而是真正可以在靈界獨立生存的一種生命型態。

或許有人會說那還是在三界六道的輪迴範圍之內,但我要說那是誤解。靈界分成很多區塊,一般宗教所謂的三界六道只是廣大靈界的一小部分而已,並不是大靈界的全部。另外,人只要靈魂學觀念正確,就可以知道輪迴只是世界上一部分人死後會去做的事。真正的情況是有人可以直接選擇離開稱為輪迴過境室的區域,選擇進入大靈界。大靈界沒有三界六道所謂的輪迴現象,而是適者憑實力自由生存的地方。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廣義靈魂學的觀點,未來續存的生命型態的處境好壞苦樂是由今生的「心性」及「作為」,甚至「智慧高低」來決定,所以此生的「生命態度」是絕對重要的。

未來續存的生命型態不是由功德或業報決定的。未來要不要輪迴也是可以選擇的。只是許多人受限於業報輪迴的觀念,覺得自己脫離不了輪迴的羅網,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容易受到輪迴機制吸力的牽引,以至於雖然心中存著想要脫離輪迴的一絲期盼,卻又墜入輪迴。也有一些人是從眾的,因為四周的人都去輪迴,所以自己也覺得一定要輪迴。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一想,自己有時陷在反宗教的結中,令我覺得反而受到了限制。雖然宗教有很大的流弊,但是其中有些思考跟觀念卻值得讚許。所以如果我為了反宗教而否定教義裡有益的一切,實在是矯枉過正。

所謂自然人的最終目的是自在過生活,所以我沒有必要讓自己陷在一昧地完全反對所有宗教的框框裡。而應該以更開闊的心,去蕪存菁,將教義中的有益之點採為我用才是。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覺得人生活在世上,就如同稻盛和夫先生所說是為了在死時讓自己的靈魂比出生時更加地純淨,好邁向下一段旅程。我想,無論一個人選擇待在靈界或轉世,這個人都不會想過著比前一段生命更糟糕的人生才對。

因此,我想我們必須鍛鍊自己。無論生下來的環境怎麼樣,境遇如何,都要停止抱怨和憤怒的心態,以樂觀堅強的心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個時刻。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觀察到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成為自然人的初期,因為知道不該向鬼神祈求的緣故,所以會覺得頓失依靠。想著沒有神佛導引,靈界如此廣大,我生前死後該往什麼方向?我會去那裡?會落入什麼境界呢?

其實,只要你是正正當當的生活,在沒有宗教信仰的情況下,你是不會落入壞境界去的。至於死後你會去哪個地方,那是根據你跟各個靈界的契合度決定的。你會跟一群與你有共同信念的人在一起。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觀察到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成為自然人的初期,因為知道不該向鬼神祈求的緣故,所以會覺得頓失依靠。想著沒有神佛導引,靈界如此廣大,我生前死後該往什麼方向?我會去那裡?會落入什麼境界呢?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果你知道死後你不會結束,你會在靈界生活,那麼你會想讓現在的生活過得更好嗎?

我的答案是:是的,我想讓現在的自己變得更好,因為在這個肉體生命結束後,我將以靈體的狀態續存。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覺得人之所以想得到恩賜是因為他對環境有一種無力感,或者說不擅長面對未來情況不確定的決策情境,所以才會想要去祈求。

許多生病的人去宮廟或許是去尋找一個方法或解答。希望這個方法對病情有幫助。這就是我說的無力感。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實在是太痛苦了,一般人都不想承認自己無能為力的事實。如果去求神靈生活能變得好過一點,那他們很樂意去試試看的。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部落格的文章我過去所認知的「神」,和我現在所認知的自然之「道」有何不同?〉中,我認為自然有它的規則,但是我必須說明這個規則不是「一般人認知中的神」定的,而是自然界本身就有的物理定律,例如質能互換或超弦理論之類的。這是自然界本身的特質,與「神」無關。人人都可以應用這些定律生活,不需要去依賴神的恩賜。

我認為只有生命中的弱者才會一天到晚祈求恩賜。因為他們對現狀有一種很深的無力感,可能還受到宿命論的影響。因為他們覺得一定要「靠神賜的好運」,才會心想事成。老實說我覺得這樣子忽略自己能夠努力的部分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改採想像光明的方式靜坐。我讓自己感知到心光並一直維持高亮度。

這樣做心靈會異常平靜,沒有雜念,煩惱全部脫落。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段梵文說:「看其心,觀其人。束縛與解脫都在你的內心。」最近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現實的事務上。我發現環境不斷地變化,如果我的心(想法)隨之而動的話,我就會陷入變化不定的情緒之中。但如果我用瑜珈的技巧將心收回來,那麼我將始終保持寧靜。

 環境再怎麼變化,對一個瑜珈行者而言都是心之外的變化。行者控制自己的心與思想,所以可以讓自己在風暴之中仍維持平靜。對於無法控制的事,保持心靈平靜。對於可以控制的事,依然保持心靈平靜。不要讓心在情緒之中上沖下洗,因為情緒過後會伴隨空虛。就實踐經驗而言,盡量保持平靜反而會讓自己舒適。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