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經文:楞嚴經。原文如下:


佛告阿難。我初綰巾。汝名為結。此疊華巾先實一條。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復名為結。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寶疊華緝績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唯。如來一綰。得一結名。若百綰成。終名百結。何況此巾祇有六結。終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來祇許初時。第二第三。不名為結。


佛告阿難。此寶華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條。我六綰時。名有六結。汝審觀察。巾體是同。因結有異。於意云何。初綰結成。名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結生。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結若存。斯第六名。終非第一。縱我歷生。盡其明辯。如何令是六結亂名。


佛言如是。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令其雜亂。終不得成。則汝六根。亦復如是。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復云何得。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於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睛。則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復以手。偏牽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云何解成。阿難白佛言。世尊。當於結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除結。當於結心。


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麤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是乃至恆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


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日烏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心得:


這一段是在說,要得到解脫時,該從何著手。佛先用把長巾打結的方式告訴阿難,人的本性就像長巾,而六根的纏縛就像那六個結。本性是一樣的,但是結沒解開時,終歸是凡夫一個。


 


那麼,結從何解起呢?根據本經接下來的段落,方法很多,但是最好的是耳根圓通法門(文殊師利菩薩的說法)。也有另外一種是禪宗的「無心」的方法,但本經未提,所以暫不深入介紹。我現在只大致的說,如果沒有那條長巾的概念呢?會變成什麼樣子?這請讀者深入思考吧!當然,如果無法得出答案,那不妨回到我之前的心得簡介的聲音修法,慢慢觀察研究。


 


阿難發現這些結結成的先後順序不同,所以無法同時解開,必須次第進行。我們對付自己也是一樣,先從六根中的一根做起,等人其中一根做得到了,再把方法推演到其他五根上,這樣就完成了。所以楞嚴經請了尊者們開示他們種種不同的修行法,但原理其實都是同一的。懂了一種修法就能懂別種,剩下的只是實際修行時,選擇從哪入手的問題。所以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意思就是要人對症下藥。每個人的身心狀況不同,就要應用不同的方法。遇到困難時也要適時懂得該用什麼藥對付困難。當然,不是教人換來換去,選定一門方法就該立定腳跟,勇往直前,因為一門深入才容易有成就。只是偶爾需要一點彈性而已。


 


本系列的導讀到此結束,希望能引起讀者對楞嚴經的興趣。感謝各位不厭其煩的收看。末學就此下場休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