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伊斯蘭思想家Mulla Sadra說:「人們渴望的每件事,他欲求的每件事,都立即的呈現在他的面前,或者我們應該說:要描繪他的慾望本身,就是去經驗慾望所求物體的真正呈現。不過,甜美與快樂乃是天堂與地獄,善與惡的表達,這一切之所以能夠成他另一世的報應,都是因為人根本的「我」,由他的意圖與計畫、他內在的信仰及他的行為而形成。」


 


Sadra不認為神坐在另一世界,一個所有信徒在死後修補的外在客觀世界。天堂與神界是在自己內心,在每個人都具有的個人意象世界中發現。每個人的天堂或神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素菲道派的魯秘(Jalal ad-Din Rumi, 1207-73)強調神旨可能是一種主觀的體驗。他說了一則摩西和牧羊人的故事,以說明我們對其他人的神性概念應有的尊重。神以以下言詞斥責摩西,他要的不是正統的言詞,而是燃燒的愛與謙卑,並沒有所謂的正確談論神的方式:


 


對你是錯的,對他卻是對的,


某人的毒藥,卻是他人的蜂蜜。


淨與不淨,懶散與勤奮的崇拜,


這些對我毫不重要。


我和這一切無關。


崇拜的方式不應彼此比較好壞。


印度教徒做印度教徒的事。


印度的達羅毘荼(Dravidian,印度土著)穆斯林做他們做的事。


都值得讚賞,都是「正確的」。


在崇拜行為中被榮耀的不是我。


是崇拜的人!我不聽他們所說的話,


我看中的是內在的謙卑。


那破碎而敞開的謙遜才是真實,


不是語言!把措辭拋在腦後,


我要的是燃燒,「燃燒」。


和你的燃燒為友。


燃燒你的思想和你表達的形式。




以上引自Karan Armstrong著,蔡昌雄譯,《神的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kaela 的頭像
    Mikaela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Mika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